關于智能算法和人工編輯這個話題,美國社交媒體資深編輯KurtWagner談了他的看法。
世界上的所有社交網絡每天都幾乎滿溢各種豐富的內容。這是一個好消息,但壞消息是這些社交公司需要從這里篩選出特定的內容傳給受眾。
那他們的永恒的解決方案是什么?人力。
以往社交媒體會通過智能算法進行篩選推薦內容:在一定時段關注的用戶達到一個峰值的時候,這篇文章的重點信息將成為一個熱詞,被列為上升最快的指示值。這個指數將成為下一個時段熱門信息的來源參考值。
有了這個參考值,系統(tǒng)又會開始新一輪的數據篩選和推薦,通過數據和算法,門戶在信息的推薦的準確度和更新速度上產生了明顯的優(yōu)勢。
同時像Facebook這類平臺,它們擁有龐大的數據量和用戶群,不同的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也不相同,這也表示他們無法聘請足夠多的人來完成這項工作,只有依賴于算法。
但利用算法推薦的弊端也很明顯,譬如推送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抑或推送時機不對。
Snapchat、Instagram、Twitter和YouTube以往通過軟件分析用戶瀏覽內容,收集相關標題從而編輯推薦內容,不過近日他們都宣布增加新的管理功能:依靠人類從已經篩選過的大規(guī)模內容中選擇最好的內容進行推薦。
他們招聘許多專業(yè)的媒體人士,利用他們對新聞的敏感性來判斷新聞是否具有價值,是否是用戶希望看到的,以確保用戶可以準備的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為什么現在會開始依靠人工推薦內容?過去當有大事發(fā)生時,Facebook和Twitter就像Oscars或是SuperBowl一樣會吸引用戶的注意,在營銷上來講這是一個增加自己曝光率的機會。不過現在Snapchat、Instagram和YouTube正在爭奪用戶的關注度,每個公司都打賭用戶會去自己的平臺,自己要為用戶提供最佳的閱讀體驗,這就是依靠人工而不再單純依靠算法的原因。
智能算法只是夠利用標簽篩選文章,但卻不能區(qū)分新聞的重要性和實時性,也不了解事件的背景信息。就像Snapchat在過去因為利用算法推送而造成過失傷害了一家公司的信譽,它還曾向廣告商推送了錯誤的信息。
雖然利用算法推送的時效性和個性化都很強,但卻無法滿足實時性和用戶的需求。人工可以根據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立即決定當下用戶最關注的新聞內容,至少從這點來看,就優(yōu)于算法。
從算法曲線來講,它可以關注龐大用戶群體的個性化閱讀習慣,但它不能自主地進行策劃,只是單純地依靠以往的閱讀習慣進行推薦。
國內的很多社交和網絡媒體平臺也會采用算法推薦功能,在你的社交賬號與網絡媒體平臺賬號相關聯之后,它會根據你平時關注的內容進行新聞閱讀推薦,但它很難全面掌握用戶的喜好,并且推薦的文章質量良莠不齊。
國內的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等平臺也是依賴于算法,根據你關注的內容分類進行推薦,再通過你閱讀的文章模式包括閱讀停留時間等一系列信息數據進行計算,最終達到推薦你喜歡文章的效果。但最近,他們改變了以往的推薦模式,利用人工和算法結合的模式,在算法篩選出的大量相關文章中,人工挑取最有價值和時效性比較強的文章推送給用戶。
在現代的傳播體制下,需要結合以往的算法推薦和人工編輯的價值,才能把最好的內容推薦給用戶;從營銷角度來講,結合了用戶搜索行為所觸及的全網數據,利用算法分析出用戶的興趣,人工滿足用戶的需求。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