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消息,在經歷了一度的繁華盛世之后,國內手機廠商正普遍面臨“逆水行舟”的困境。而隨著近期金立董事長被曝出股權凍結事件,整個行業(yè)的危機也逐漸浮出水面。
1月16日,金立集團董事長、總裁劉立榮被曝其所持的41.4%公司股權被法院凍結。信息顯示,此次凍結由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執(zhí)保,凍結時間為2018年1月10日到2020年1月9日,凍結期2年。對此金立方面對外表示,由于目前該事件已進入司法程序,公司不便進一步回應。據(jù)悉,該糾紛起因或是金立拖欠上游供應商貨款。
作為國產手機行業(yè)中位居第二梯隊的廠商,金立的財務危機雖令人意外,此前卻已有征兆。2017年12月,金立上游供應商歐菲光股價一早大跌7%,市值一天縮水43億元。當時就有傳聞指出金立方面資金鏈緊張,影響到上游供應商。
事實上,金立資金緊張的傳聞四起,與其在2017年的市場表現(xiàn)不無關系。據(jù)《電商報》記者了解,金立未能在2017年完成全年5000萬臺的出貨量目標,不僅如此,與2016年4000萬臺的出貨量相比,2017年其全球出貨量更是呈現(xiàn)大幅度下滑。
有分析指出,金立在2017年發(fā)布的幾款機型都未能收獲良好的市場表現(xiàn),是因為金立在市場推廣方面出了問題,錯過了搶占市場的先機。
從客觀因素來看,金立手機的困境折射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乏力,進入增長瓶頸的跡象。據(jù)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9億部,同比下降12.3%.具體到12月份的數(shù)據(jù),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261.2萬部,同比下降32.5%;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3560.2萬部,同比下降36.4%.
放眼全球市場,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長情況也并不樂觀。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咨詢在其研究調查報告中指出,考慮既有智能手機市場需求動能弱化,下游手機品牌商銷售成本壓力受到上游零組件價格不斷攀升的影響,預估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的生產成長率將只有5%.
手機市場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不僅第二梯隊的手機廠商受市場、資金等困境纏身,行業(yè)的領頭羊也已經感受到危機感。以華為為例,華為在2017年取得全球10%的市場份額,但與2016年29%的利潤增長相比,2017年華為的利潤增長率滑落到10%.為此其創(chuàng)始人及總裁任正非在2018年的第一號文件特別指出,要用低端產品保衛(wèi)高端產品多一些盈利。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