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日早間消息,作為歐洲最有價值的科技創(chuàng)業(yè)公司之一,流媒體音樂服務提供商Spotify的一位董事兼早期投資者表示,該公司最早將于明年扭虧為盈。
即使面臨Apple Music等巨頭的競爭,Spotify依然保持了流媒體音樂行業(yè)領導者的地位。自從10年前由丹尼爾·艾克(Daniel Ek)和馬丁·勞倫佐(Martin Lorentzon)創(chuàng)辦以來,該公司一直經歷大幅虧損。
“直到現(xiàn)在,我認為它一直都在不停增長。”風險投資公司Northzone合伙人帕-約根·帕森(Par-Jorgen Parson)說,“盈利或許也將逐漸成為重點任務之一。”
在被問及該公司最早是否有望于明年實現(xiàn)盈利時,帕森回答道:“肯定能?!?/p>
Spotify去年融資時獲得的估值超過80億美元,該公司2015年營業(yè)虧損1.845億歐元(折合1.955億美元),高于2014年的1.651億歐元。
按照80億美元的估值計算,Spotify將成為自德國電子商務投資者Rocket Internet 2014年上市以來,歐洲最大的科技公司IPO.
Spotify目前進軍了全球60個市場,它通過每月收取訂閱費的方式為用戶提供龐大的曲庫,使之可以在手機和電腦上播放音樂。但該公司的利潤主要取決于每過幾年與唱片公司達成的版權協(xié)議。
Northzone早在2008年就已經投資Spotify,但該公司并未披露其目前的持股比例,盡管其仍是僅次于公司創(chuàng)始人的第二大股東。Spotify的其他投資者還包括Creandum、DST Global和Accel partners.
此前一直有人猜測,Spotify可能成為Facebook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收購目標,很多人也都預計該公司有望于2017年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
“作為一名投資者,再加上我已經在該公司任職近10年,我們肯定希望未來能IPO.”帕森說,但他拒絕透露關于IPO計劃的更多細節(jié)。
Spotify目前聘用約2000名員工,該公司的上市對于歐洲來說意義重大,這里的企業(yè)往往會選擇在早期出售,被硅谷和中國的企業(yè)吞并。
艾克今年早些時候表示,該公司不準備對外出售。
成本高昂
帕森解釋道,Spotify的成本之所以居高不下,是因為該公司正在向新的市場拓展。他們的主要成本包括音樂版權和用戶獲取費用,而且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開始獲取廣告收入或訂閱收入。
“但當我們開始關注盈利而非增長時,這些部門的經濟效益就會步上正軌,他們的表現(xiàn)非常強勁,而且這種狀態(tài)已經持續(xù)了一段時間。”帕森說。
有分析師認為,Spotify的商業(yè)模式存在瑕疵,不得不受制于唱片公司。但這家擁有4000萬付費用戶的企業(yè)可能正在接近引爆點,而且將在與音樂行業(yè)的談判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
蘋果今年9月表示,2015年發(fā)布的Apple Music擁有1700萬用戶,業(yè)務范圍遍及100多個國家。帕森表示,今年推出的亞馬遜音樂服務對Pandora Media構成的威脅更大,Spotify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少。
他表示,該公司2017年的任務是解決歌手的需求,幫助他們規(guī)劃行程,并促進特許授權產品和門票銷售。
帕森稱,Spotify仍將繼續(xù)擴張。該公司剛剛在日本推出服務,目前還在瞄準中國、俄羅斯和韓國。他相信Spotify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命運。
“我不認為創(chuàng)始人會在任何情況下失去控制?!彼f,“我覺得丹尼爾和馬丁已經找到了他們生活的意義?!?br/>
- 微軟狂賺仍裁3160人:AI越賺錢,員工越危險?
- PlayStation亮相2025ChinaJoy 攜國產精品游戲邀玩家“決戰(zhàn)游戲之巔”
- 支持力度全面躍升 “中國之星計劃”第四期啟動,助力中國游戲出海升級
- NASA近4000人離職,超總員工五分之一,仍未達減員目標
- 百億美元預算僅分到3.25億,馬斯克的SpaceX遭遇最狠一擊
- 啟信寶發(fā)布《全國產業(yè)集群大全》,全景透視超20000個特色產業(yè)集群
- 人民日報對話任正非: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
- 五大領域,六大亮點!全國首個新域新質創(chuàng)新大賽落地青島
- 2025新域新質創(chuàng)新大賽新聞通氣會?在青島召開
- 華為ICT大賽2024-2025全球總決賽收官:AI賦能教育轉型,助力ICT人才培養(yǎng)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