亙古通今,人類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心從未停止,對天上宮闕的探索也從未停歇……
17世紀,那些耳熟能詳的科學家們用船和天文望遠鏡給太陽量身高;19世紀末,隨著現代光學體系的進步,人類終于看清了宇宙的結構;近50年,天文學又被無線電技術所改寫,“宇宙噪聲”的發(fā)現再次證明了:技術迭代,才是人類透視宇宙的力量之源。
SKA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
如今,來自20個國家的科學家正在建造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天文裝置——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以下簡稱“SKA項目”),有望在自然科學重大前沿問題上取得革命性突破。然而,SKA項目也將產生10倍于目前全球互聯(lián)網的數據流量。當海量天文數據已經到達人類無法處理的“極限”,宇宙探索又該如何繼續(xù)?
2018年末,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便在“2018年第三屆中國SKA科學年度研討會”上宣布與華為簽署SKA項目的合作協(xié)議?;趨f(xié)議,華為云將運用自身在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優(yōu)勢,突破人類對算力的瓶頸。
據了解,每年SKA存檔大約600PB的數據,AI提供快速數據分析的能力對處理海量數據的價值不可估量。這項全球科學項目背后的驅動力是對未知的探索,無疑,算力正成為AI應用的重中之重。在2019華為全聯(lián)接大會上,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胡厚崑發(fā)布了華為云EI集群服務,這一集群服務基于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Atlas900”實現,這也同時代表了目前全球的“算力巔峰”。
在此次天文研究合作項目中,華為云將Atlas 900和華為云EI集群服務的超強算力展現得淋漓盡致。若對南半球的星空完成一次定位和識別,使用現有的系統(tǒng)天文學家們需要74小時才能完成;而運用Atlas 900和華為云EI集群服務的超強算力,用約10秒鐘即可完成對20萬顆星體的搜索、定位與識別。華為云將用技術創(chuàng)造全新的天文研究方法,共同推進中國SKA區(qū)域中心建設,實現天文領域技術革命。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化,AI已經成為構建智能世界的重要驅動力?;跁N騰910+鯤鵬920的強大算力,以及全場景AI計算框架MindSpore,華為云將持續(xù)輸出全棧全場景AI能力,為人類科學研究和商業(yè)應用提供算力與智能之眼,為各行各業(yè)帶來技術革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