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零售將占據未來,數據賦能、場景優(yōu)化、服務升級將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成為零售業(yè)的標配。”3月10日下午,在AWE2018年中國新零售領袖峰會上,蘇寧零售集團副總裁范志軍做了《智慧零售占據未來 2018年零售業(yè)的新標配是什么?》主題演講。
他認為,隨著區(qū)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智能家電家居已走進千家萬戶,從單品到全場景,正消除著線上線下的邊界,數據賦能下的零售行業(yè)正加速迎來新的拐點。
“有錢”的消費者 愿意為美好生活買單
春節(jié)是零售行業(yè)的黃金期,蘇寧出爐的春節(jié)消費數據顯示,人們在家電、數碼產品上投入增多。
其中,大家電(空黑冰洗)均價由17年的2855元提升至3594.9元。25%的均價提升,意味著消費者由原來的“注重性價比”逐步向選擇中高端產品傾斜。
中高端智能家電正成為消費者的“心頭好”,比如搭載wifi模塊及帶智能屏幕的冰箱、可實現溫感控制及語音交互的中高端空調等,統(tǒng)統(tǒng)上了消費者剁手榜單。7000元單價以上的家電商品在蘇寧易購互聯網門店中增幅超過以往,超15萬元的家電套餐增幅加大。
范志軍表示,這些數據表明,在品質消費的大環(huán)境下,消費者愿意去購買省事、省力、省心的好產品。或者說,買的不僅僅是好產品,更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
一二線城市中高端智能家電商品銷售增長明顯,三到六線市場同樣表現不俗。
蘇寧數據顯示,除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周邊縣鎮(zhèn)居民的購買力在線外,西部成渝、川南等區(qū)域的消費者,也是春節(jié)期間中高端家電的購買主力軍。
風口下的新物種,也有危機?
在高端家電領域,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日趨清晰。比如,20~29歲的年輕消費者主要購買3C數碼、智能穿戴設備;30~39歲的消費者青睞空氣凈化器和凈水設備;40~49歲的消費者會選擇智能彩電、嵌入式廚電。
范志軍注意到,不同的年齡段消費需求,通過不同的渠道實現滿足。購買需求出現個性化、多元化,但服務需求趨同:越來越多的人不再 “家里蹲”,而是愛上“逛買逛買”。場景體驗更優(yōu)的新物種迎來消費熱潮。
“此前,大家都說年輕人不愛逛街了,實體零售危險了。這句話對,也不對。那些一成不變的實體零售面臨死亡的危險,而用技術驅動變革的實體零售,才會煥發(fā)第二春。”范志軍拿無人店舉例,去年8月,蘇寧開出首家無人店,24-30歲的年輕人成為主要用戶。等到南京新街口開出升級版無人店,最快支付時間從10秒縮短為6秒,刷臉刷出了新速度。
目前,蘇寧已在南京、上海國內五大城市布局6家無人店,借助“刷臉技術”真正意義上做到了“無停留、無感知”購物,完成了智慧零售業(yè)態(tài)的場景建設。
范志軍坦言,零售變革催生的蘇寧體育biu、盒馬、超級物種等,都只是現階段消費場景的優(yōu)化,它們也終將成為過去式,被新的業(yè)態(tài)取代。
抓住新風口 蘇寧做對了這3點
范志軍表示,場景互聯網零售,就是人、貨、場關系的重塑和組合。通過這種重塑和組合,來提升效率。從提升零售效率的角度,蘇寧有三個經驗可以共享。
一是賣什么比怎么賣更重要。零售商的終極目標不是銷售商品。為生產端提供決策支撐的數據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做到“準”。為了讓數據從“大”變“準”,蘇寧一方面讓供應鏈建設圍繞用戶轉,把用戶當“產品經理”,大數據就是產品設計生產的“數字化圖紙”,每一款產品都是精準供應市場。另一方面是開放共享數據。在智慧供應鏈的基礎上,蘇寧陸續(xù)開放共享全新升級的數據易道等大數據工具,已經與海爾、美的、海信、奧克斯、三星、長虹、寶潔等近20家品牌工廠進行了系統(tǒng)直連。
二是馬上買比在哪買更重要。互聯網或實體店不是區(qū)分渠道優(yōu)劣的標準。服務于消費者的需求,才是零售商的根本使命。未來三年,蘇寧計劃新開互聯網門店15000家,2018年就要新開5000店,到2020年門店數量實現20000家左右的規(guī)模。涵蓋蘇寧易購廣場、蘇寧小店、蘇寧易購縣鎮(zhèn)店、蘇寧易購云店,以及紅孩子、蘇鮮生精品超市、蘇寧體育店、汽車超市、蘇寧極物店等不同業(yè)態(tài)。
“蘇寧在渠道變革方面的探索,就是要實現無處不在,圍繞在消費者身邊。”范志軍表示,經過8年的互聯網轉型,蘇寧已形成“一大、兩小、多專”共計十余個不同業(yè)態(tài)門店族群,讓消費者實現“馬上買”,擁有全場景沉浸式的購物體驗。
三是體驗和服務同等重要。好的用戶體驗,是零售業(yè)競爭中的重要一環(huán)。當行業(yè)內試圖解決“我為什么要選擇你”這個問題時,蘇寧埋頭只做一件事,持續(xù)推進包括選擇、支付、物流等購物全流程的優(yōu)化。
近日,蘇寧推出家電類產品“30天包退、365天包換”。范志軍表示,體驗是超越了線上線下的界限,是對消費者全方位感知的一種追蹤。服務的好壞,最終都會歸于消費者對體驗是否滿意。
范志軍說,智慧零售是對傳統(tǒng)零售業(yè)的升級改造,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感知最小化,滿足最大化。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