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納米牙衛(wèi)兵:400機器人筑防線,冷熱酸甜不再躲
牙齒敏感困擾著全球約12億人,每當冷熱酸甜的食物觸碰牙齒,尖銳的疼痛便如電流般襲來。傳統(tǒng)脫敏牙膏只能暫時緩解癥狀,而印度科學研究院的突破性研究,或許將為這一頑疾帶來根治方案。他們開發(fā)的CalBot納米機器人,正以400納米的微小身軀,在牙本質小管中筑起一道堅固防線。
納米機器人的精密設計
CalBot的核心是直徑400納米的磁性氧化鐵顆粒,表面包裹著鈣硅基生物陶瓷材料。這種設計兼具生物相容性與功能性:氧化鐵賦予其磁響應能力,而生物陶瓷則能在牙本質小管內形成持久封堵。研究團隊通過精確調控材料配比,確保納米機器人在移動時不損傷牙本質,又能牢固附著形成保護層。
磁場導航的精準治療
治療過程中,醫(yī)生先將含CalBot的凝膠涂抹于牙齒表面,隨后通過外部磁場引導這些微型機器人。在磁場操控下,它們能沿牙本質小管縱深移動300-500微米——這個距離遠超傳統(tǒng)脫敏劑所能到達的深度。20分鐘內,數千個CalBot便會在小管內形成致密的"納米水泥"層,其機械強度接近天然牙釉質,可有效阻隔外界刺激。
實驗室驗證的突破性效果
在臨床級人牙樣本測試中,CalBot展現出驚人的封堵效率:電子顯微鏡顯示牙本質小管被完全封閉,滲透實驗證實其抗流體壓力能力提升20倍。動物實驗中,治療后的敏感模型小鼠恢復冷水飲用行為,且效果持續(xù)至少8周。相比之下,商業(yè)脫敏牙膏僅能維持1-2周的緩解效果。
商業(yè)化前景與醫(yī)學啟示
衍生企業(yè)Theranautilus正推動該技術的臨床應用轉化。若通過人體試驗,這種治療有望在牙科診所30分鐘內完成單次療程。研究負責人Ghosh教授指出,該技術的重要意義在于展示了納米機器人在精準醫(yī)療中的潛力——未來或可拓展至牙髓治療、藥物遞送等領域。
這項研究發(fā)表于《Advanced Science》的論文,為納米醫(yī)學在口腔領域的應用樹立了新標桿。當400納米的牙衛(wèi)兵們列隊進駐牙本質小管,人類或許終將告別那份冷熱酸甜的隱痛。不過科學家也謹慎表示,該技術仍需更大規(guī)模驗證其長期安全性,距離普及至少還需3-5年時間。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