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完善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舉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此次集體學習,凸顯了金融業(yè)的國家戰(zhàn)略地位,同時也對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金融業(yè)的發(fā)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在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期,要深化對國際國內金融形勢的認識,正確把握金融本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wěn)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風險在內的重大風險攻堅戰(zhàn),推動我國金融業(yè)健康發(fā)展。”
消息發(fā)出,“金融供給側改革”很快成為熱搜詞匯。我們對于“供給側改革”的概念非常熟悉,主要指的是對工業(yè)、尤其是制造業(yè)中的供給過剩行業(yè)所采取的包括限產、關停等一系列措施的結構性政策,通過供給側的“量入為出”,消化過剩產能對宏觀杠桿率、經濟有機增長等指標的拖累。
適用到金融領域,會議也給出了詳細詮釋:要積極加強金融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優(yōu)化金融體系機構:一是優(yōu)化融資結構;二是優(yōu)化金融機構結構;三是優(yōu)化金融市場結構;四是優(yōu)化產品結構。
再具體到更加細分的貸款服務領域,供給側改革其實也是在解決長久以來的供需連接問題,即需要借款的優(yōu)質用戶找不到適合的平臺和產品,具備資質的平臺和產品難以獲得更多的靠譜用戶。
因此,構建貸款供需雙方的高效連接,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細小側面。榕樹智慧金融服務平臺一直致力于為金融機構和用戶搭建智慧金融互聯橋梁,通過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榕樹平臺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雙向精選,把優(yōu)質機構和用戶放在同一平臺
打破供需矛盾的第一步,就是把有效的供需雙方資源進行聚合。所謂有效,即合規(guī)的金融產品和具備借款資質的用戶。
榕樹平臺首先對金融服務機構進行了嚴格遴選。市面上流通的海量產品品質參差不齊,有優(yōu)質產品,也有不合規(guī)的“套路”產品。榕樹平臺對于金融機構的準入機制有很明確且嚴格的設限,所有接入榕樹的產品,必須是持牌、且合規(guī)的產品。
然后是屏蔽掉不具備貸款資質的用戶。榕樹平臺基于強大的技術能力和百融深厚的數據分析能力支持,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用戶在榕樹平臺注冊賬號后,平臺能夠基于用戶提交的基本信息資料進行第一輪資質評級,實現多維度、更加客觀地對進入榕樹的用戶給予信用預判,做出用戶畫像。
也就是說,榕樹平臺從一開始就將不符合貸款標準的用戶篩查出來,從根源上避免用戶獲得與其資質能力不配位的貸款。
聚合了合規(guī)的機構、產品以及具備資質的用戶之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科學、均衡地“調度”,讓供需資源能夠精準匹配。
智能匹配,讓不同用戶和產品精準對接
同樣是合規(guī)的機構和產品,放款對象、門檻、額度、利息等不盡相同;同樣具備貸款申請資格的用戶,其信用、資產、收入、需求也不一樣。如何精準地對接,使雙方適配,這是解決供需矛盾的核心。
榕樹“千人千面”匹配機制,能夠有針對性地為不同用戶量身推薦適合他們的金融產品。對于用戶來說,其無需費心費力的一手計算器、一手利率表地進行產品搜尋必讀,榕樹平臺可以直接向用戶推薦最適合其自身需求且經濟劃算的產品。
同樣的,對于金融服務機構來說,榕樹平臺也是定制化服務的。榕樹平臺人工智能算法、大數據分析能力和云計算等技術所獲得的用戶更加精準,且能夠接納和吸收合作方更多個性化的獲客需求。
在以上精準匹配的基礎上,越好用的金融產品,在榕樹上獲得的用戶越多、越優(yōu)質;信用度越高的用戶,匹配到的金融產品也越好。此外,榕樹平臺還能根據每個用戶的履約情況和其他動態(tài)數據的變化,即時地調整每個用戶的信用值。在這種機制下,供需雙方可以一直保持動態(tài)均衡,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事實上,金融供給側改革的目的,就是在合法合規(guī)的基礎上,打破供需雙方的信息壁壘,通過精準連接的方式,做到集約化發(fā)展。毫無疑問,在信用貸款這一細分領域,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正在為我們達成這一目標提供助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