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消息(顏翊)昨日,在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聯合C114通信網舉辦的“2021中國光通信高質量發(fā)展論壇”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專職常委、亞太光通信委員會主任毛謙帶來了《光纖通信55年的發(fā)展》的主題演講,介紹了從光纖通信這55年的歷程到我國的光纖通信的現狀。此外,他還介紹了當前光纖通信熱點技術的發(fā)展狀況。
毛謙表示,1966年英籍華人科學家高錕博士的論文揭開了光纖通信的序幕,經過55年的發(fā)展,光纖通信已經成為全球最主要的信息傳送技術。目前全球已經敷設了約50億芯公里的光纖,98%以上的信息都是通過光纖通信傳遞。從1G到5G,甚至是未來的6G,都離不開光纖通信。自2020年開始的我國乃至全球的新冠抗疫,凸顯了光纖通信的重要性。
光纖是否會被新工具取代?毛謙引用高錕接受《文匯報》采訪時的回答稱:“我相信在一千年內不會。”他認為,人類離不開光纖。未來,光纖通信技術仍將繼續(xù)發(fā)展,為人類造福。
光纖通信55年 實現飛躍發(fā)展
毛謙表示,光纖通信的發(fā)展建立在三大要素下,包括半導體激光器、數字通信系統(tǒng)以及低損耗光纖的出現。
光纖通信體系包括準同步數字體系(PDH)、同步數字體系(SDH)、多業(yè)務體系(MST)、分組傳送體系(POTN)、軟件定義分組傳送(SDPOTN)。
光纖類型的發(fā)展則從多模光纖、標準單模光纖、色散位移光纖、非零色散位移光纖、寬帶光纖、超低損耗光纖發(fā)展到光子晶體光纖、多芯光纖、少模光纖等。
從光纖通信應用來看,通信系統(tǒng)從首個市內局間中繼(城域網)開始,歷經省內長途干線、省際長途干線、國際長途、數據中心間,并向市內接入、數據中心間以及室內延伸覆蓋。
光通信的速率從首個武漢八二工程通信系統(tǒng)的8Mb/s提升至如今的800Gb/s,甚至1Tb/s、10Tb/s、100Tb/s……
光器件發(fā)展也實現了技術飛躍,最早的激光器的壽命只有半個小時,沒有辦法做試驗,為了延長壽命,早期需要把激光器放進賣冰棍的保溫瓶,里面再放上冰。如今的激光器模塊壽命已經高達100萬小時以上。也正因如此,當年八二工程12.4公里就設了四個站,而現在光通信跨距已經是千公里、萬公里級別。
我國光纖通信發(fā)展迅速 光通信企業(yè)競爭力領先
我國光纖通信經過多年的快速發(fā)展,現已敷設光纜5249萬公里,其中長途光纜為112.9萬km,占比2.15%;已敷設光纖約24億芯公里,占全球已敷設光纖的48%左右;FTTH/O用戶數為4.63億戶,占全球光接入用戶數的42%左右;百兆及以上速率用戶數達4.5億戶,占總用戶數的90.4%;千兆用戶數達803萬戶;光纖(FTTH/O)端口8.7977億個。
目前我國光纖通信市場的總規(guī)模約為1500億元(約230億美元);光纖光纜2020年產量約2.9億芯公里,占全球份額從63%下降到44%,光纖光纜年產值約73億美元;光器件市場約占全球37.5%,達40億美元;光傳輸設備市場占全球42%,達120億美元。
毛謙指出,當前,我國光通信產業(yè)在國際上的地位舉足親重。在傳輸/接入設備產品方面,華為占據光傳輸產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華為、烽火和中興三家企業(yè)合計全球市場份額占比39.59%。
在光纖光纜產品方面,我國光通信企業(yè)更是競爭力雄厚,長飛、亨通,烽火、中天和富通五家企業(y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39.33%。
在光器件產品方面,我國光迅、旭創(chuàng)、海信和昂納等企業(yè)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四家企業(yè)共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21.94%。
當前光纖通信熱點技術盤點
雖然光通信已經發(fā)展了55年,但是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和發(fā)展?jié)摿?,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對于當下熱點的光通信技術,毛謙一一做了介紹。如模擬ROF鏈路傳1048576-QAM信號通常用的是4QAM、8QAM、16QAM,而目前已經能夠實現256QAM;單波單光源IM-DD 700Gb/s用結構調制已經可以達到700公里;用于數據中心網絡的1.6Tb/s IM/DD傳輸,通過強度調制,直接檢測,8個波的MWDM實現每波200Gb/s;以及世界首個100Gb/s靈活PON現場試驗等。
此外,還有傳輸16856km的多芯光纖CC-4CF、把1.2Tb/s信號通過MMF傳送130km的多模光纖、以及目前單根光纖速率容量最大的光纖,能夠實現凈速率10.66Pb/s傳輸13km。
在光纖通信中利用人工神經網絡的端到端深度機器學習技術,是以強度調制/直接檢測(IM/DD)為例考證光纖通信系統(tǒng)性能,然后采用前饋人工神經網絡(FFNN)和雙向遞歸神經網絡(BRNN)反向傳播算法來設計光收發(fā)模塊。
可編程集成光子芯片具備類似于電芯片的FPGA的性能,運用軟件和電調的方式配置該光芯片的功能,可實現重復使用,對于還未成熟的技術來說,這一特點非常重要。
神經形態(tài)光子學技術是利用AI和神經網絡建立光子神經形態(tài)處理器內核,使光學芯片模擬大腦中的神經網絡。目前該技術還面臨不少高難度的挑戰(zhàn),如需要O/E/O,無法直接利用電芯片中的處理器、存儲器等,使其體積大、功耗大、成本高,以及如何建立硬件描述語言HDL、光子處理器和計算芯片的接口、算法等問題。
如何減小光纖衰減系數是光通信行業(yè)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目前光纖衰減每2~3年才減小0.01dB/km。由于瑞利散射對光纖衰減的貢獻因素達到80%,而經過壓力淬火可減小光纖的瑞利散射衰減。如果把空隙看作散射粒子,以氬氣為介質,通過熱等靜壓機上施加壓力,快速淬火,等效散射衰減系數可降低為0.07dB/km,遠低于目前的世界記錄0.1419dB/km。
毛謙認為,當前的量子通信只是量子密鑰傳遞,而客戶信息仍然在普通的光纖傳輸系統(tǒng)里傳輸,效率很低。如果實現一個光子可以傳輸一個比特,光纖通信的容量就可以成億倍地增加,那才是真正的光子通信。而每比特1個光子的10.5Gb/s全光通信的技術試驗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或許可以實現光量子通信。
- 中國聯通苗守野:預計未來兩三年資本開支相對平穩(wěn)
- 中國信通院:腦機接口已成全球科技競爭新賽道 臨近應用落地窗口期
- 國盾量子2025H1營收大增至1.21億元 凈虧損2379萬元
- 中國聯通二季度5G網絡用戶凈增968.8萬戶 累計達到2.14億戶
- 中國聯通2025年上半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凈利潤178億元,同比增長5.1%
- 從洪災搶通到村超狂歡:中國移動用5G-A架起民生“數字橋梁”
- 華為Wi-Fi 7 Advanced:變“聯網工具”為“智能體” 開啟智能無線新時代
- 星河動力航天完成谷神星二號多項關鍵地面試驗 首飛進入倒計時
- 亞馬遜柯伊伯計劃再添24顆衛(wèi)星 不到四個月已部署102顆
- 亞馬遜柯伊伯計劃再添24顆衛(wèi)星 不到四個月已部署102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