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指微軟即將在今年10月發(fā)布三款手機,其中的兩款或是縮小版電腦,雖然目前最強蘋果的A9處理器性能強悍,但是iPhone 6S的性能還未能與Intel的處理器性能相比,因此搭載了Intel處理器的微軟手機可謂史上最強的手機。
微軟的三款surface phone
消息指出Surface Phone將有三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配置4GB內存和32GB閃存,預計這將是驍龍820芯片,采用的將是微軟Windows10 Mobil系統。
另外兩個版本配置分別是6GB內存和128GB閃存、8GB內存和512GB閃存,預計后兩個版本將是采用Intel處理器的產品,之前有媒體爆料指將采用Core M處理器,采用的將是全功能版本的Windows10系統。
Intel雖然一直努力降低其處理器的功耗但是至今尚未能與ARM架構的處理器相當,為了解決Intel處理器的發(fā)熱問題,微軟將引入液冷散熱技術以確保手機能穩(wěn)定運行。當然也有可能采用驍龍820版本也會采用該技術,韓國三星的galaxy S7就為驍龍820配置了液冷散熱技術,這也可以保證驍龍820可以長時間保持高頻運作提供澎湃的動力。
Surface Phone還將搭載Continuum技術,擁有USB Type-C接口,這是微軟在手機產品上的最具爆炸性的賣點,采用這項技術連接上鼠標、鍵盤和顯示器后就將手機徹底變成了一部電腦,讓它發(fā)揮Windows系統所具有的生產力,這也是Android和iOS一直都無法超越的。
Wintel各自進軍移動市場受阻
Intel和微軟各自都努力進軍移動市場,但是總體上來說它們在移動市場可謂受阻重重,并沒能取得預期的成績。
Intel早期通過與華碩、聯想等手機企業(yè)推出Intel芯片的手機,但是由于Intel處理器的功耗太高、閹割版的ATOM處理器性能不高、價格昂貴等原因最終失敗。2014年Intel通過提供巨額補貼給深圳的平板企業(yè)獲得了超過4000萬片芯片出貨量,但是這樣卻造成了自家以十億美元計算的損失,2015年Intel美元繼續(xù)這種策略。
微軟則提供Windows RT、Windows Phone等適合ARM架構芯片的Windows版本希望拓展移動市場,后來更進一步收購當時的第一大手機品牌諾基亞。結果是,微軟自己放棄了Windows RT版本的surface,而諾基亞則被微軟當包袱給拋掉,在移動的市場份額已經下降到不到2%。
Wintel聯盟回歸
Wintel聯盟的回歸首先就體現在平板產品上面。微軟的surface產品是2012年推出的,由于聯想、惠普等傳統PC企業(yè)缺乏創(chuàng)新力,面對iPad和Android平板的步步進擊,微軟進入了這一領域,不過surface的發(fā)展一直都不溫不火。
去年初微軟推出surface 3這款大受歡迎的產品,徹底放棄了ARM+Windows RT,而只是采用Intel芯片+Windows系統,這一年surface平板的銷量可用井噴來形容。到了去年下半年聯想、惠普等傳統PC企業(yè)也開始推出類似的二合一平板,更讓wintel聯盟高興的是CT企業(yè)三星、華為等也加入了這一陣營推出二合一平板,另一家中國手機企業(yè)小米今年推出的預計也將是采用Windows+Intel的產品。
Wintel的優(yōu)勢在于它們擁有的生產力要素,由于數十年來的發(fā)展,服務器、PC均是基于wintel聯盟搭建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生態(tài),這成為一堵ARM+Android+iOS所無法逾越的高墻,類似于wintel進入移動市場遇到的困難。
surface phone或代表wintel聯盟的重大進展
從上述的surface phone的情況可以看出,其主要的競爭力也是來自于生產力要素,其中的兩款手機可以輕易的轉變成為一部全功能PC,可以完美的運行現有的PC系統的所有應用。
據說最高配的那款surface phone手機的售價將高達1000美元以上,這將高于現有的絕大部分Android手機和iPhone,即是說微軟推出的surface phone將主要是起到標桿作用,而不是為了與其他手機企業(yè)爭奪市場份額。
當初微軟推出的surface 平板就因為傳統的PC企業(yè)擔心搶奪它們的市場份額而意興闌珊,如果surface phone能取得成功將能如surface平板一樣吸引PC企業(yè)和CT企業(yè)加入開發(fā)類似的產品迅速擴大市場。
當然最終的結果如何還是得等市場反映,但是這畢竟代表著wintel聯盟在轉變,而不是此前的希望兼容更多的Android和iOS應用,變成類似于后兩者的產品。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