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俊宇
暑假結束了,對幾家在線教育公司來說,關于流量的戰(zhàn)爭卻遠遠沒有停止。
3個月的瘋狂投放把所有玩家都拉到了牌桌上——玩的話才有活下去的機會,否則就是被洗出牌桌。
在線教育行業(yè)焦慮的窗戶紙正在被徹底戳破了。根據36Kr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今年7月,參與暑期招生戰(zhàn)的在線教育公司廣告投放總額達到30-40億元,實現了1000萬人次規(guī)模的用戶付費。
而就在這篇報道發(fā)布第4天,一則“網易食堂開設米其林三星餐線,有道精品課老師專享”的消息在社交媒體擴散開來,讓人不禁想要探究:
有道精品課到底玩的什么“套路”?
一
流量!流量!
K12行業(yè)的在線教育公司大致分三類:
第一類是傳統(tǒng)線下機構,如新東方、好未來等,以線下教培起家,有著成熟的課程體系和內容產出,依托品牌擴展在線模式。
第二類是純正在線教育公司,如猿輔導、滬江網校等,從論壇、工具等方向轉型在線教育模式,早期多為錄播、1對1形式。
第三類是互聯網巨頭孵化的教育業(yè)務,網易有道也是其中之一,產品基礎較好,可以利用流量優(yōu)勢打造教育平臺。
傳統(tǒng)線上教育獲客方式包括廣告導向、名師導向、社群導向等,獲客模式各有優(yōu)劣,廣告買量仍然是當前主流方式,而且從短中期趨勢來看,不太會發(fā)生變化。
據36氪報道,作業(yè)幫、猿輔導等暑期招生期間,日廣告投放額超過千萬,2019年初至今各家機構投放總額或達30-40億。
圖:新東方在線客戶獲取成本(元/人次)
東方證券研究所
(獲客成本主要為營銷開支)
從縱向對比來看,獲客成本呈現逐年增長態(tài)勢,以新東方在線為例,其大學/K12獲客成本從16財年單人次65元左右到19財年分別上升至131元/183元左右。
目前在線教育市場的幾個玩家都在不斷加大買量投入。
但是在線教育僅僅靠買量獲取用戶能不能獲得高留存,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全天候科技之前就對這種瘋狂買量的做法展開過質疑:
迄今為止,在線教育行業(yè)尚未誕生任何一個“流量池”企業(yè),即無需借助投放,可以通過對現有流量的存儲和發(fā)掘,獲取新流量。一旦停止投放,新購流量能否留存并自然生長,成為關鍵問題。
續(xù)費率被視為是在線教育的“生命線”,這也是衡量購買流量能否轉化成自有流量的重要指標;如續(xù)費率不及預期,前期購買流量的獲客成本則無法被多期學費分攤,極易造成虧損。
而就在今天,Quest Mobile發(fā)布了《2019在線教育半年報告》,雖然在投放上不似其他頭部品牌那般“激進”,有道精品課的新用戶安裝數并不遜色于學而思網校,甚至在留存率上表現更佳。
QuestMobile《2019在線教育半年報告》
二
富養(yǎng)的有道
富養(yǎng)的孩子可以花更多心思投資自己,而不是在需要投資自己的時候去掙錢。
做在線教育這件事情,有道有自己的思路。教師節(jié)當天,有道精品課從巴塞羅那請來了曾經服務過西班牙國王、法國總統(tǒng)、以及C羅等一眾名流的米其林三星主廚科爾多·羅約,在網易食堂為100名有道精品課的老師操刀午宴。鵝肝、新西蘭帝王鮭、黑松露這樣的食材出現在了食堂的餐桌,不得不說,這很“網易”。
高朋滿座,美食佳釀......氣定神閑的態(tài)度讓有道精品課成為當前焦慮市場中的一股清流,也讓人體會到了有道精品課的底氣,這種底氣來源于諸多方面。
1、令人望塵莫及的流量
如果擁有一個有道詞典,那在線教育的玩家們就不需要背水一戰(zhàn)了?
網易有道旗下有一大批工具型產品,高頻場景和用戶互動的機會多,這種輕決策場景可以降低用戶進入門檻,容易拉新、引流。高頻打低頻的邏輯在教育領域某種程度也是適用的。
一個有道詞典的用戶規(guī)模就高達7億,這種工具型產品用戶使用頻度極高,很容易像“三級火箭”,通過留下一些忠實用戶,帶動其他產品的使用。
而這樣的工具類產品,網易有道旗下還有十幾個。
更有意思的是,網易自己就是當前在線教育市場瘋狂買量的受益者之一。
我們可以看看App Growing在2018年9月發(fā)布的《2018年中國教育行業(yè)買量趨勢分析報告》。這篇報告提到,教育整體廣告投放中,K12教育廣告的投放平臺分析,廣告投放數最多的三個平臺分別為今日頭條、網易易效、百度信息流,廣告數總占比超過70%。
圖:K12教育廣告主要投放今日頭條/百度信息流/網易易效平臺
數據來源:APP Growing廣告追蹤
2、互聯網基因的教育公司擁有天然的用戶導向與產品思維
丁磊親自對著一臺唱片機,為網易云音樂播放界面的唱片,找到了最合適的轉速。
這個故事傳遍互聯網圈,作為“互聯網活化石”,看慣興衰的丁磊曾說:過于強調時間窗口是一個偽命題。
教育當然更是這樣。
2016年,有道精品課挖掘出了 “考神”趙建昆為首的英語四六級團隊——這也被稱為史上最強的內容團隊。
根據媒體報道,當時周楓將這支內容團隊請到有道,與有道的產品團隊坐在一起,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合力打造四六級考試的在線產品。當時雙方共同開發(fā)的四六級直播課,最高超過2萬人同時在線聽課,僅2016年上半年就發(fā)展了10萬名付費用戶。
課程是產品,而“名師”就是產品的核心。
與諸多“去名師化”的在線教育品牌不同,有道精品課與名師互相加持,每一位有道精品課的名師都習慣了完備的教研與服務團隊,行業(yè)領先的直播技術和品牌給予的流量支持。在這些條件的“保駕護航”下,老師們所有的時間都可以花在打磨課程上。
名師可以讓自己的課堂更有“料”,有道精品課則能打造出更好的課程產品。離開了彼此,誰都不是原本的自己。
為了用戶,有道精品課還專門做了個硬件——智能筆。
這根智能筆可以還原用戶熟悉的紙筆交互體驗,并且用戶在練習冊上寫下的每個答案都會被自動收集,用作用戶學習效果的分析。
配套硬件這件事,不是沒有別的在線教育品牌嘗試,但大多都止步在第一代了。而就在不久之前,有道精品課的智能筆還推出了在紙質習題冊上點擊特定圖標,即可召喚線上老師的功能。
這支筆基本不單獨售賣,就只給有道精品課的用戶使用。
做產品做到這個份上的結果就是:即使有道精品課的課程比猿輔導和學而思網校都要貴,依然有大批用戶心甘情愿地留了下來。
圖:有道精品課同類課程的價格2580元
3、最重要的,也是在線教育行業(yè),最容易忽略的:內容基因
教育類產品是投廣告最多的,但無論是線下投放還是新媒體營銷素材,似乎都很難見到給人留下印象的案例。
整個行業(yè)都在關注哪家投放花了多少錢,卻沒人關注這個本應最會做內容的行業(yè),做出了什么有價值有營養(yǎng)的營銷內容。
而網易,恰恰是最具備內容基因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這種內容基因很好地傳遞到了網易有道。
“成功”的營銷,在網易有道絕不罕見。
除了這次的“米其林三星餐線”事件外,前段時間的“有道翻譯官空瓶回收計劃”也在朋友圈爆火:收集化妝品空瓶作為有道神經網絡翻譯引擎的補充訓練素材,穩(wěn)準狠地戳中女性用戶(高頻出境旅游購物人群)興奮點的同時,把有道翻譯官拍照翻譯的亮點功能展示得十分透徹。
而最近,改編自草蜢《失戀陣線聯盟》的神曲《開學家長聯盟》又在老父親老母親群體中風靡起來。土味的畫面配上“家長群有微信一條不拉,最怕老師把我電話打”、“寫個作業(yè),全靠吼,完成全靠爸和媽”等直擊父母痛點的歌詞,產生的幽默與自嘲,正是現在生活在高壓下的中國家長所需要的,也讓他們對歌詞中網易有道詞典筆2.0的描述更愿意接受。
這個場景像極了每個人的童年
甚至在春節(jié)這種極易落入俗套的時期,有道詞典還能做出“以你之名,守護漢字”這樣現象級的營銷內容。
而此時此刻,在兩微一抖看到的在線教育行業(yè)的投放素材,仍然是千篇一律的“我家孩子通過xxx課程英語考了全班第一,你家孩子還沒報呢?”之類。
三
多分天下有其一
中商產業(yè)研究院數據庫顯示,目前國內一線城市的K12課后輔導滲透率約為50%,而香港地區(qū)滲透率已經超過了80%,K12課后輔導行業(yè)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圖:我國K12課后輔導市場規(guī)模及預測
預計2022年全國K12課后輔導參培人數將達到6450萬人,屆時全國K12課后輔導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6000億元。
尤其是看巨頭更會發(fā)現這個問題。國內K12培訓行業(yè)主要擁有好未來和新東方等,但是兩家市場份額合計占比不到3%,市場高度分散。
在線教育市場格局還是分散,處于跑馬圈地階段,未來集中度逐步提升。
網易有道雖然和其他公司的玩法不一樣,但卻一定是正確方式中的一種。中國的家長不會永遠被焦慮裹挾,當焦慮褪去,什么樣的教育能夠留下來?
互聯網圈子的很多人說:“網易有道是丁磊的翻身仗。”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目前并不能通過數據去看網易有道能讓丁磊在多大程度上“翻身”。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一家公司的存在,或許是整個焦慮的中國教育行業(yè)“翻身”的希望。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