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北京車展期間,東風汽車正式對外公布了“十三五”期間的戰(zhàn)略規(guī)劃。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東風汽車方面表示,到2020年,東風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有率要達到15%~18%,銷量目標要達到30萬輛。
為此,在北京車展上,東風一口氣亮相了7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東風風神新A60-EV、東風風神AX7-PHEV、東風風行S500-EV等,充分顯示出東風欲搶占自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決心。
事實上,在純電動技術研發(fā)領域,東風可謂是自主品牌中的先行者,但在近幾年的新能源浪潮下卻鮮有作為。
業(yè)內有分析認為,在眾多自主品牌加碼新能源市場的大背景下,東風欲破當前的市場僵局,面對的挑戰(zhàn)可想而知。
錯失的機會
其實,東風是國內最早從事電動汽車研發(fā)的企業(yè)之一,在技術積累上并不落后于其他自主企業(yè)。
東風方面曾公開表示,公司先后開發(fā)了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一系列新能源產品,積累了電池、電機、控制器等核心技術,申請相關專利達370余項。
但在近幾年的新能源浪潮中,東風并未能把握住最佳機遇,推出適合市場的產品,以至于東風純電動車產品幾乎被市場所遺忘。
公開資料顯示,1999年,東風就研發(fā)出了國內第一臺純電動轎車。直至2015年3月,東風公司自主生產的純電動轎車東風風神E30L,才正式交付武漢電動汽車示范運營有限公司,這也是東風旗下首款自主純電動轎車產品。
在過去的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快速增長期。北汽、上汽、比亞迪等車企抓住了發(fā)展良機進行布局。
上 汽方面,除此前推出的純電動汽車榮威E50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榮威e550外,還于近日推出了插混中高級轎車榮威e950,接下來,其燃料電池車也將進 入量產;北汽方面,其純電動轎車產品已完全覆蓋A0級、A級和B級三個級別,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其首款純電動SUV EX200也正式上市;此外,江淮、吉利、長安等車企也都在插混、純電動等多個領域進行布局。
與 此同時,東風自主品牌新能源車的銷量也不樂觀。目前,東風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乘用車僅有E30、E30L、A60EV三款車型,且均為純電動車型。乘聯會的 統(tǒng)計顯示,2015年,E30L銷量為511輛。同為A0級純電動車,同期,康迪熊貓銷量突破2萬輛,北汽E系列銷量達到1.6萬輛。
挑戰(zhàn)30萬輛目標
面 對市場的壓力,東風開始加速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布局。在本屆北京車展上,東風亮相了包括東風風神A60-EV、東風風行首款新能源轎車S50-EV、東風雷 諾的合資自主品牌東風風諾首款緊湊型電動轎車風諾E300在內的三款純電動轎車;以及東風風神旗下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SUV AX7-PHEV和東風風行旗下首款新能源MPVS500-EV。
根據東風的規(guī)劃,到2020年,東風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有率要達到15%~18%,銷量要達到30萬輛。
雖然東風的產品矩陣正在逐步豐富起來,但按其去年銷量2萬輛的情況來看,要達到30萬輛依舊具有不小挑戰(zhàn)。
一 方面,就東風披露的官方信息來看,其在售車型E30、E30L主要用于租賃、專車運營市場,A60則主要用于出租車市場,在東風現有的產品系列中,還未形 成一款拳頭產品,這對于后續(xù)打開私人市場來說難度不小。此外,相較于北汽與上汽所處的上海與北京,武漢的私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愿并不強烈,從推廣 角度來看,東風也面臨一定制約。
另一方面,上汽、北汽、廣汽等大型集團自主新能源業(yè)務也在不斷推進,加上比亞迪、江淮等企業(yè)在這一市場上所占有的先發(fā)優(yōu)勢,東風要想突圍并趕超并不容易。
- 開啟越野新時代 ?全新坦克500智享版詮釋新豪華 新智能 新越野
- 百年奧迪,王者歸來!一汽奧迪雙車上市,領銜“油電共進”雙線布局
- 智能科技加碼,豪華積淀煥新:一汽奧迪Q6L e-tron家族上市展現全維實力
- 一汽奧迪Q6L e-tron家族上市,34.88萬元起開啟高價值智電出行新時代
- 秦L DM-i、海豹06DM-i虧電油耗刷新至2.6L,并將免費給新老用戶OTA升級
- 比亞迪海獅06杭州上市:第五代DM技術+e平臺3.0 Evo賦能,售價13.98萬起
- 用大模型優(yōu)化混動策略,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NEDC百公里虧電油耗刷新至2.6L
- 極氪009光輝上新冰玉白車色,售價78.9萬起
- 保時捷營業(yè)利潤暴跌91%!面臨中國市場疲軟和電動化轉型緩慢雙重挑戰(zhàn)
- 售價7.48萬的元UP 301KM領航型來了,年輕人的第一臺車就得這么選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