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時代,新媒體玩法不斷升級。汽車營銷,跨界短視頻高歌猛進。在此境遇下,下個營銷風口何在?11月16日,新浪汽車、微博汽車、IMS新媒體商業(yè)集團、克勞銳,四方攜手共同舉辦“響量2018-中國汽車營銷論壇暨新浪汽車戰(zhàn)略發(fā)布會”,共商汽車營銷新變局。以下為新浪汽車副總經理 閆小歐的發(fā)言實錄。

閆小歐:在座的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首先還是非常感謝大家能夠撥冗參加我們新浪的戰(zhàn)略發(fā)布會。今天我想重點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一年來新浪汽車頻道的一些變化和成果,以及我們對于在平臺崛起時代下,媒體如何實現變革的一些思考。
大家看到我先放了一句話,這是我這幾年閱讀《爆裂》這本書感受非常深的一句話。
相信今年大家無論深處,媒體圈還是汽車廠商,朋友們對這句話一定會感同身受。的確,在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高速發(fā)展,讓我們看到無論是市場環(huán)境還是媒體形態(tài),在中國都發(fā)生著快速而持續(xù)的變化。
而對于我們新浪汽車來講,正如剛剛葛總講的,未來我們將憑借新浪微博的二次崛起,以及移動平臺的快速發(fā)展,我們將除了保持原有的媒體屬性,更多的扮演一名平臺上的垂直運營者的角色。
而面對這樣角色的轉變,我認為未來我們需要三種力量,即專業(yè)的內容生產力、自媒體的號召力以及我們對于傳播的控制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專業(yè)內容生產力,大家知道新浪汽車作為中國最早的汽車垂直網站,我們一直致力于為我們的用戶提供最及時、專業(yè)的汽車資訊與服務。而我們首先作為汽車垂直網站,專業(yè)內容生產力同樣依然是我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今年我們針對此也進行了全面的升級。
首先,車型庫對于任何一家汽車垂直網站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核心的產品,我們今年也對于我們的車型庫進行了全面的改版升級。目前我們車型庫中的車型頁可以按照我們新產品上市的前、中、后來動態(tài)呈現內容。也就是說用戶進到我們車型庫,會根據新車上市、發(fā)布前中后不同的狀態(tài),瀏覽不同的信息。而同時,在我們的車型庫中還新增了多項比如像價格競猜、直播以及顏色調查等這樣的內容。同時,從廣州車展開始,我們全面引入了VR全景技術,這些讓都我們車型庫場景在未來變得更加實用和有趣。
另外,我們今年非常創(chuàng)新地基于我們書記庫中車型參數、報價、口碑等積累了上百萬項數據,通過機器生產的方式,來實現了生成各種類型的標準化的內容。目前我們每周可以生產這樣的內容達到三千篇,這相當于三百名傳統(tǒng)的汽車編輯每周的工作量。也得益于此,我們編輯的生產力以及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而另外一方面,我們今年還對我們的購車完全指南產品進行了產品升級,大家知道購車完全指南是我們從2015年開始推出以標準化評測為核心的一個產品,我們會對一款新車進行六大類、三十項的專業(yè)測評,并且全部及客觀量化的數據形式呈現。今年截至目前,該產品累計上線達到了186起,實測超過了200款新車,單項測試數據采集已經超過1萬項。
同時我們還對這個產品進行了一個全面功能上的升級,目前我們所有的單項測試數據已經在后臺完全實現了碎片化,這將有助于我們專業(yè)測評,可以隨時調用我們的數據來產生各類比對的內容。明年我們還將把我們所有單項測試數據比對的功能開放給我們所有用戶。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們購車完全指南評測體系的專業(yè)性,今年我們還引入了多家三方的權威機構來跟我們合作,比如擁有多年評測經驗的AMS車評雜志作為我們的聯(lián)合測評伙伴,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也作為我們的技術指導單位,C—NCAP與C—ECAP全面納入評分體系。
當然,每年其實對于汽車廠商來講,新產品的投放一定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我們新浪汽車也評價多年新車報道的經驗,打造一套完全標準化的報道體系,目前可以滿足我們的用戶在新車上市前一個月到上市后兩個月,都可以在我們的平臺閱讀到足夠深入、專業(yè)的解讀。
得益于我剛才講的,我們今年完全構建了一整套標準化內容體系,原來傳統(tǒng)編輯的生產力也得到大大解放,我們用于打造我們自有的視頻IP化節(jié)目。今年重點打造了購車幫幫忙,汽車黑科技這兩檔短視頻節(jié)目,目前這兩檔節(jié)目已經實現了一周雙播。同時這兩檔節(jié)目完全采用了新媒體的運營方式,采用的是全網多平臺的分發(fā)。截至目前,這兩檔節(jié)目單期平均播放量超過一百萬,同時它在微博平臺以及新浪平臺擁有鮮明的特色,并且已經有穩(wěn)定的粉絲基礎。

下面進入到第二部分,剛才葛總已經提到很多,未來新浪汽車我們的定位可能更多的是在于我們做好一名平臺的運營者,因此今年其實我們也與所有的自媒體開展了非常全面和深入的合作。
首先我還是想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整體新浪移動平臺的一個自媒體的發(fā)展情況。新浪新聞的APP是我們新浪移動平臺的核心產品,目前新浪新聞APP MAU達到了7235萬,DAU超過1億。依托于新浪APP,新浪看點平臺目前已經入駐自媒體200萬+。而我們新浪汽車是作為看連平臺上的汽車垂直運營方,負責所有汽車類自媒體和運營工作。截止到目前新浪看點累計入駐汽車類的自媒體超過了兩千人,月均發(fā)稿大于五篇的活躍用戶也超過了一千人。而在我們看點平臺的頭部用戶超過200+,目前在我們看點平臺,這些汽車自媒體的用戶,累計的生產文章超過了六萬篇,日均可以給我們貢獻兩千篇,這個數字還在每月以幾何數字增長。
同時對于微博平臺,我們新浪汽車其實是作為MCN機構,目前通過一整年的努力,新浪汽車已經成為微博平臺上最大的汽車MCN機構。目前新浪汽車累計入駐的汽車類微博用戶達到75人,其中月閱讀量超過一千萬的用戶有11人,超過一百萬的用戶達到26人。
而依托于我們新浪汽車自有的微博矩陣,加上剛才我提到的75位在微博上的汽車類自媒體,每月我們在微博平臺可以貢獻閱讀量超過5億。毋庸置疑,我們新浪汽車已經成為微博平臺上汽車垂類最具影響力的MCN機構。
在自媒體的運營方面,我們今年完全采用的是基于數據的運營策略,我們目前可以對于我們在平臺上的自媒體生產的內容,基于我們的后臺與分析,對作者進行分類、分級,并且實現標簽化。目前我們按照自媒體生產內容的不同屬性,分為了八大類別,而今年九月開始,我們也聯(lián)合克勞銳一同針對這八大類別,來幫助我們自媒體排行榜。這些榜單可以分時反應自媒體在各自不同的內容領域下的差異化價格,從而來實現他們的內容變現。
當然,除了我們一些基于數據的運營方式,我們作為平臺方更加關注于如何對于自媒體進行賦能,而整體上我們新浪平臺其實對于自媒體的賦能,已經有了一套非常完善的孵化體系。除了可以通過打通新浪新聞APP,手機新浪以及微博三方的資源,來幫助自媒體在我們的平臺快速獲取流量,快速成長。此外,今年我們還將向我們的自媒體開放更多的智能生產輔助工具。
而對于新浪汽車來說,我們同樣關注我們汽車類的自媒體,所以我也想借此機會正式發(fā)布我們對于汽車類自媒體的全新的賦能計劃及創(chuàng)新學院。因為通過跟自媒體深入的了解外,自媒體除了關注于平臺如何對于他們進行推廣資源的分發(fā)。同時其實他們還有各類其他的需求,而我們“創(chuàng)星學院”也應運而生。
未來,我們的“創(chuàng)星學院”會重點關注于我們自媒體運營基礎上的需求,以及管理策略上的需求,還有我們的資源拓展上的需求。所以未來我們也將聯(lián)合包括清華經管學院、清華傳媒學院等這樣權威的培訓機構,來定期為我們的汽車類自媒體舉辦線下主題活動和培訓。
而在內容的商業(yè)化方面,我們今年其實也拓展了一套我們自有的商業(yè)分成模式。總體來講,這套商業(yè)分成模式擁有五大特征,第一,為了保證我們的內容可以在我們平臺有一個持續(xù)、高質量的生產,因此我們會選擇有高質量內容生產能力的自媒體來跟我們進行合作。
同時我們要全年約定一個定期的播放數量,并且我們會以版權共有的方式,來保證我們雙方都可以針對于車企來進行這種營銷。
同時,我們在選擇我們合作自媒體的同時,我們會有針對性的關注這類自媒體到底在具體的某些領域內是否具有有關鮮明的特色,以保證對我們平臺上的內容有一個補充性。
同時所有跟我們合作簽約的自媒體欄目,我們會通過協(xié)議的方式,讓這些自媒體欄目獲得全年的推廣資源。
最后還會通過商業(yè)變現的方式,約定與這些自媒體有一個作者利益優(yōu)先的商業(yè)分成模式。
目前,我們通過這樣的商業(yè)合作模式,已經簽約上線了六檔節(jié)目,年底將增加到十檔。而由于這六檔節(jié)目,還是請大家通過短片的形式來具體了解一下。
到最后一個部分,就是我們對于傳播的控制力,其實剛才葛總提到,作為一個平臺的運營者,未來我們可能會更加關注所有的在我們平臺內容,在我們平臺是如何傳播,并且它如何反應成客觀的聲量數據的,這也是今年我們新浪汽車最大的一個轉變。未來,我們會更加關注我們在平臺上所有的海量內容是如何實現精準分發(fā),并且我們如何通過一些對于聲量的控制策略,來保證我們及時地關注到我們平臺各種聲量的分布。
首先得益于我們今年建立的一整套標準化的內容體系,以及我們與自媒體開展了全面的合作,目前在我們新浪平臺,九月份文章發(fā)布量已經超過了8.9萬篇,同比去年九月我們增長了14倍,而視頻發(fā)布超過了六千篇,同比去年九月增長了19倍。
那么這些海量內容在我們平臺上到底是如何分發(fā)呢?我們設立了這樣一個傳播的邏輯,首先我們構建了一個內容池,這個內容池我們通過后臺技術手段,進行了17大分類,254個細分的詞匯,把所有內容進行了細化的標簽。
而同時在另一側我們的用戶,大家知道我們新浪平臺、移動平臺加微博平臺已經有超過一億汽車興趣用戶,我們會對這車汽車興趣用戶,在后臺及時跟蹤他們的閱讀習慣以及訪問的結點。我們通過在后臺我們的智能分發(fā)系統(tǒng),將內容池跟我們的用戶池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匹配和是選,從而把我們的海量內容能夠通過我們平臺實現精準的觸達。
同時,今年我們最大的轉變其實是原有我們新浪汽車還是采用比較傳統(tǒng)的編輯布置的內容生產方式,今年依靠于我們上線的兩個數據后臺產品,我們所有的內容生產方式發(fā)生了非常大的改變。首先我們利用我們的鷹眼平臺,可以對全網實時搜索,這樣有助于我們關注全網每天到底熱點內容是什么?所以以后我們的新聞策劃點不再是我們編輯部隨便拍腦袋說了算。更多的是通過鷹眼平臺提前預知熱點內容,要求我們的自媒體來配合這些熱點進行傳播。
推事我們還有一整套的聲量系統(tǒng),這個聲量系統(tǒng)可以讓我們及時地了解到在我們平臺各品牌、各車型的一個熱門程度,以及提及量、閱讀量。我們每天會關注這個平臺,來及時地發(fā)現在我們平臺上到底是哪些車型是最熱門?哪些車型可能還不太足。未來我們的內容生產也將圍繞這些熱門車型,以及需要提升聲量的車型來開展。
當然,我們有了海量的內容以后,發(fā)現其實內容過于碎片化,的確會導致我們用戶注意力是非常難抓住的。所以今年我們也重點開發(fā)了這種新型的內容聚合的方式,這種內容聚合方式一方面可以全面融合我們的資產內容,加上我們自媒體權威解讀。同時還進行了大量的用戶互動的差插件,這樣可以讓用戶每天及時了解到汽車行業(yè)發(fā)生了什么熱點的事件。同時這樣內容聚合的方式,在我們的移動平臺,它是擁有更高的分發(fā)權重,因此我們發(fā)現這種內容聚合的方式,是可以有效提升在某一個時間段單一品牌和車型的聲量。
以名爵6上市距離,在上市前,我們捕捉到有關這個車型的兩個熱點,第一,從它的最早的外觀設計曝光,用戶對于它整個顏值的設計還是有非常大的認可度。因此我們任何這款車的顏值進行了內容聚合的方式,在當天傳播聲量獲得了非常大的拉升。在它上市的前五天,它舉辦了一個媒體試駕活動,向媒體公布它6.6秒破百的話題點,我們在這天針對名爵6的駕駛體驗,我們又做了一次內容聚合的方式。到最后這款車的上市,我們通過內容聚合專題的方式,將整個名爵6在我們平臺上市的前、中、后期聲量都進行了一個有效的拉升。
因此明年開始,內容聚合也是我們新浪汽車未來最重點的一個運營放心。
同時,針對于我們的運營側,針對我們汽車廠商,每年會發(fā)生大量這種熱點的社會性事件,這些社會性事件發(fā)生其實對于我們汽車廠商往往是一種非常意外的,并且不可控的。所以我們通過一年的摸索,我們也摸索出了一整套可以幫助我們的廠商來有效地掌控在我們平臺這類事件的這種傳播的一個方法。
目前我們可以通過我們鷹眼平臺,來及時捕捉每天在微博,以及全網發(fā)生的有關汽車的這種熱門事件。同時捕捉到這種有爭議,或者說一些這種不太符合事實的事件的時候,我們會通過敏感詞的方式來在我們平臺進行掃描、篩選。
我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保證過濾掉我們平臺一些針對這個事件,是有失偏頗或者是不客觀的這種報道,在我們平臺持續(xù)發(fā)酵。同時,我們可以幫助我們的企業(yè)通過我們的原生內容,以及要求我們自媒體針對這個事件來進行一些權威的解讀。同時再利用上述的內容聚合的方式,來幫助企業(yè),幫助我們的用戶能夠及時了解到事實的真相。
綜上,新浪汽車其實通過一年的努力,我認為我們已經具備了專業(yè)內容生產力、自媒體的號召力以及對于傳播的控制力。未來我們也將重點憑借這三種力量,來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用戶跟客戶。
最后跟大家做一個小小的預告,明年開始我們新浪汽車整個的一個報道,明天我們會聯(lián)合兩千家自媒體進行一場為期六個小時的主題直播,我剛才得到我們同事的消息,目前真心大冒險這個話題在微博的傳播已經接近一個億。所以希望大家在明天的時候能夠盡情地參與,與我們進行互動,謝謝大家!
- 開啟越野新時代 ?全新坦克500智享版詮釋新豪華 新智能 新越野
- 百年奧迪,王者歸來!一汽奧迪雙車上市,領銜“油電共進”雙線布局
- 智能科技加碼,豪華積淀煥新:一汽奧迪Q6L e-tron家族上市展現全維實力
- 一汽奧迪Q6L e-tron家族上市,34.88萬元起開啟高價值智電出行新時代
- 秦L DM-i、海豹06DM-i虧電油耗刷新至2.6L,并將免費給新老用戶OTA升級
- 比亞迪海獅06杭州上市:第五代DM技術+e平臺3.0 Evo賦能,售價13.98萬起
- 用大模型優(yōu)化混動策略,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NEDC百公里虧電油耗刷新至2.6L
- 極氪009光輝上新冰玉白車色,售價78.9萬起
- 保時捷營業(yè)利潤暴跌91%!面臨中國市場疲軟和電動化轉型緩慢雙重挑戰(zhàn)
- 售價7.48萬的元UP 301KM領航型來了,年輕人的第一臺車就得這么選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